云轩阁小说 > 战国明月 > 第4章 兄弟

第4章 兄弟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长安客汉末之乱重生暖婚:薄少的掌心娇宠

云轩阁小说 www.yxgxs.net,最快更新战国明月最新章节!

    ,最快更新战国明月最新章节!

    PS: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票

    先王孝期内,赵太后身为国母,须以身作则。

    非但自己衣食朴素,她连照明上也不许奢靡。方才只让宫女点着小烛在旁伺候,直到听闻赵王丹和庐陵君前来问安,这才让宫婢去将那耗费蜡油甚多的铜枝灯烛点亮。

    青铜枝灯造型就像一株枝干茂密的大树,高达六尺,镂雕夔龙纹,宛如枝桠的十五个灯盘陆续燃起火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油蜡味,晦暗的宫室也被光芒充满。

    明月站在赵太后身侧,透过这光亮,看清了两个不速之客。

    走在前面的是赵王丹,明月仿佛能看到他的命运:五年后长平之战打响,这位赵孝成王做出了一系列错误决策,对于那场悲剧,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赵丹却对此一无所知,他穿着一身王者的玄端上衣,配着朱色的下裳,均绘有一系列章纹,锦缎锈边价值不菲。头上未着王冕,眼中带着十九岁青年独有的自鸣得意,步伐也迈得很大,以至于身后为他举着雉尾障扇的两名寺人有些追不上,只能趋行小跑……

    至于更后面跟着的那位常服少年,则是十七岁的庶公子庐陵君,低眉顺眼,其貌不扬,完全是赵王丹的跟班和陪衬。

    “儿见过母后,问母后安好!”

    二人走到赵太后面前,向她行礼问安,然赵王丹只用揖礼,而庐陵君则需下拜。

    这边,太后欠身向已经成为王者的长子还礼。碍于宫廷礼节,明月也得忍着心里的不爽,对赵丹长揖及地,这位赵王似乎很享受幼弟对自己的拜服,背着手欣然受之。

    当明月的腰几乎弯到九十度时,垂下的目光刚好跟抬头的庐陵君赵通对上了。

    也不知是不是错觉,他发现赵通眨了眨眼,对自己使了一个眼色?

    ……

    赵王丹虽然打着来探望长安君的名义,但只是简单地询问了明月几句,就不再搭理他,态度里透着的冷淡,明月再木讷都能感觉出来。

    这之后,赵丹便坐在赵太后对面,兴冲冲地对她说起了这几日里,跟赵国的太师、太葆学习如何治理国家的心得,眉飞色舞,举手投足间,像极了后世跟母亲炫耀考卷的大孩子。

    明月知道,无事不登三宝殿,赵王今早才问过太后安,本来明晨才需要再来,却挑着晚上飨食后急冲冲跑来,绝不是为了聊家常。八成啊,还是跟如今秦攻赵、赵求救于齐的事情有关系,看得出来,这位赵王虽然尚未成年亲政,却对国事天下事极为关心,已经迫不及待想在赵国朝堂施展拳脚了……

    但在面对赵太后时,赵丹又色厉内荏了,每每将话题带到齐国索质的边缘,又不敢直言,再度吞了回去,还不时扫下首的长安君一眼,似乎是嫌弃他碍事……

    明月心中暗生不妙之感,正当场面有些尴尬的时候,他对面的庐陵君来解场了。

    “长安君,大王和太后谈论国事,你我去外面走走何如?”

    明月被赵王丹瞥得浑身不自在,有心离开这里,便应诺起身,向太后和赵王告辞。

    赵太后在面对赵王那乏味的讲述时,一直是微微含笑,没太大反应,这时却十分关切地对明月嘱咐道:“外面乍暖还寒的,多披件衣裳。”

    明月心里一暖,笑着答应道:“儿省得。”

    赵太后板起了脸:“不许走远,就在台榭和园圃旁绕一圈即可,你不回来,为娘就不熄宫灯!”

    “唯唯……”

    然而,就在明月转身与庐陵君离开的那一刻,他却发现,赵王丹又瞪了自己一眼!

    虽然只有一瞬间,赵王就收回了目光,但这一次,明月看懂了他的情绪。

    没错,那双青年王者黑白分明的眸子里闪烁着的,分明是嫉恨!

    ……

    “还是外面好啊,在宫室里,人一多便太过于憋闷。”

    凤台旁的园圃小径,明月一直想着方才赵王的眼神,心中涌现不安。走在他身前的庐陵君赵通却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

    明月拿不准他是否意有所指,便只能敷衍地称是。

    若是记忆没出错的话,长安君年少时,就和还是太子的赵王丹闹过一些不愉快,二人在赵太后面前假装其乐融融,暗地里却关系紧张。他反倒跟宫婢所生的赵通走的更近,比起目中无人的纨绔太子,性情温和的赵通才像亲兄弟。

    可人是会变的,被封为庐陵君后,赵通整日跟在赵王丹屁股后面,陪伴他读书学政,谁知道他现在跟谁亲近?方才拉明月出来,到底是为明月解围,还是为赵王创造跟太后私下说话的机会?

    外愚内慧的赵通似乎觉察了明月的心思,摇了摇头,叹气道:“嫡庶有别,尊卑有序,嫡子大王是干,庶子封君是枝,君臣之位已定。像我这般,若不依附于树干,枝叶便要早早凋零。”

    这老气横秋的话,从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口中说出,很是违和。但明月也没有太过惊讶,在记忆里,赵通本就是个早熟的孩子,王室子弟,尤其是庶子在宫廷中小心翼翼地活着,也殊为不易。

    赵通似是想要对他解释什么,但明月已经不是原先的长安君了,前世在单位里见多了人前称兄道弟,人后暗中下刀子的官场斗争。他不得不留个心眼,对赵通有所提防。

    战国不像春秋,礼乐彻底崩坏,纵横策士的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君王公子的背信弃诺也成为家常便饭。生于这样一个时代,明月才不相信什么古人就一定单纯朴实的鬼话。

    气氛再度沉默下来,四名宫人提着铜宫灯在前后照亮道路,路过一处高耸如鸟首的屋檐下时,庐陵君又忽而指着上面道:“长安君,还记得这里么?”

    借着月光和灯光,盯着那屋檐的轮廓,一幕往事浮现于明月眼前,还连带着背上的隐隐微痛,这是来自身体的记忆……

    “那时你我才十一二岁,王兄自诩高贵的太子,不肯与吾等玩耍,这园圃便成了你我二人的疆场,在这里竞相追逐,一度爬上了这二层楼的屋檐上,你还失足跌了下来……下来以后,你倒是无大碍,我则被愠怒的太后狠狠责罚一顿,身上现在还有木棍留下的疤痕呢……”

    小时候,赵通经常做长安君的替罪羊,他将这当做童年趣事说出来,但明月却想到了另一件事。

    “按照母后的计划,若是我不去齐国为质,就要轮到庐陵君去那异国他乡了……”

    庐陵君也是赵惠文王的儿子,他也有母亲,也必然不舍。

    一时间,明月竟心生一丝惭愧,也不好意思对庐陵君冷淡了,顺着话题,二人开始热络地聊起了小时候的趣事,两位少年的爽朗笑声回荡在空旷的园圃中,仿佛恢复了昔日的兄弟之情。

    聊着聊着,话题却偏到了庐陵君最近在读的书上。

    ……

    身为庶子,庐陵君也有自知之明,他只想做一个闲散的封君,等成年后去封地过半隐居的生活,亦或是住在繁华的邯郸城里,与赵国的文士、外来的儒学游士谈天说地……

    没错,赵通是很喜欢儒家的,两年前受入宫为惠文王讲学的鲁国儒者孔穿影响,便一发不可收拾,整日埋头读书,连玩心也收了不少。

    作为生在红旗下的现代人,明月却对儒家不太感冒,在赵通大谈什么诗、书、礼、乐,称颂其精妙时,他有些哈欠连天,忍不住反驳道:

    “但是,儒家在这乱世里没什么用啊,别谈治国了,君不见,鲁国、中山国,但凡重用儒家的国度,到头来不是衰弱就是内乱。”

    “我听宦者令说起过,赵国在赵襄子后几代也曾崇儒,国力却没什么起色。到武灵王和先王时废俗礼,尚名法,崇军功,方能崛起于冀州。所以啊,这大争之世,要论富国,还是得靠法家,要论强军,还是得靠兵家。”

    这是明月前世对战国历史学习后,得出的简单结论之一,而五年后想要改变长平之战的结局的话,在他看来,也只能靠这两样东西!

    赵通一向性格温和不与人争,如此才能在宫廷夹缝中左右逢源,见明月对儒家不以为然,他也不争辩反驳,只是笑道:

    “长安君说的有几分道理,鲁穆公用儒者而地削,鲜虞中山因好儒而亡国,这都是事实。不过儒也分八种,自从孔子死后,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等,最近更是兴起了一派荀氏之儒,为首者正是我赵国的大学者荀况先生。八儒之中,的确有迂阔误国者,但也并非全是迂腐之辈啊……”

    听到荀况之名,明月心中一动,但还不等他追问,赵通便又如数家珍地说起了儒者的好处来。

    “儒家这个流派,祖述尧舜、文王,又师事孔子,其思想涵泳于《诗》《书》《礼》《易》《乐》《春秋》当中。若没有儒者整理三代、春秋的文献典籍,当今的九流十家,他们说的话做的事,也就没有依据可言,我最敬佩儒者的地方,就是这钻研文献的认真劲。”

    说着,赵通便回过头,让跟在后面的一名亲信寺人过来,从他手里拿了一册用布包裹住的竹简,不由分说,塞到了明月手中。

    “我们赵国的奠基之主赵襄子,有一位叫张孟谈的大臣,张孟谈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我觉得很有道理。反正长安君养病闲着也闲着,这册简书,还请回去翻阅翻阅,或许能从古人的智慧里,得到些别样的收获……”

    明月拒绝不及,只能接过沉甸甸的竹简,正要递给身后的寺人收着。孰料,庐陵君却走到他跟前,握住了他的手腕,突然发力,头则凑到他耳旁,用旁人听不到的声音说道:

    “长安君,看过以后,记得烧了,切记,小心!小心!”

    明月大惊之余,庐陵君已经抽身后退,在月光和宫灯下,其貌不扬的少年一如方才在凤台寝宫内相见时,他看着明月,轻轻地摇了摇头。

    这下明月知道了,这位庶兄的举止,果然另有深意!

    ……

    半个时辰后,昏暗的宫室中,微弱的灯烛被点亮了,映照出一双闪烁不定的眼眸,以及稚嫩少年的脸,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是,表情似乎过于严肃了。

    披着深衣,明月吹熄了手里点火用的细薪,直到现在,他仍不能很好掌握用燧石取火的古代必备技能,只能从炭盆里借来火种——这是他借口今夜感觉身子冷,让宫婢和寺人添上的,之后,便将所有人都赶了出去。

    他需要独处的空间,好端详端详半个时辰前,庐陵君神秘兮兮塞给他的简书。

    就在方才,在园圃绕了一圈后,明月回到凤台寝宫,正好碰上赵王丹气呼呼地从里面大步走出,摆驾回龙台,离开前还冷冷地扫了他一眼。

    明月不敢怠慢,长揖送赵王远去后,走入赵太后寝宫,发现太后也有些生气,见明月回来,更拉着他长吁短叹,抱怨赵王丹“不悌”。

    明月一听就知道,刚才赵王肯定是说了些不该说的话,惹太后不高兴了。

    “往后啊,为娘就只有你一个儿子了。”

    赵太后这显然是一时气话,明月却未附和,反倒为赵王丹开脱起来,他说王兄也是重任在肩,为国担忧。明月这孝顺恭谨的态度宽慰了太后少许,让老母亲得以安睡……

    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庐陵君之前那一连串暗示,让明月提高了警惕。

    赵王虽未亲政,但未来权威巨大,地位无可动摇。连庐陵君都只能明哲保身依附于赵王丹,宫内宫外趋炎附势想要讨好新王者必不会少,太后宫中,那些看似低眉顺眼的寺人、宫婢也靠不住。

    明月不知道会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又有多少只耳朵在侧耳倾听自己的一言一语……

    只有独自一人身处于黑暗中时,他才能感到一丝安全。

    “生于王室,虽然避免了在乱世中沦为饿殍,填于沟壑,但也不全是好事啊。”叹了口气后,明月开始在细弱的烛光下研究庐陵君送他的书。

    打开外面包简册的帛布后,一册竹卷露了出来。

    削好的狭长竹片叫做简,用麻线编缀成册后叫做册,《尚书》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简册从殷商时期发明,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工艺臻于纯熟,是战国时代的主要文字载体。

    比不上后世书籍的轻盈,竹简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明月索性将它摊在案几上,费了好大劲解开上面的麻线结,这才能缓缓展开,看清其中端倪……

    黄褐色的竹简已经杀过青,阴刻的字迹上是浓浓的墨色——赵式篆字。万幸,明月继承了长安君的许多记忆,包括识文断字的能力,否则庐陵君给他这东西,纯属抛媚眼给瞎子看。

    扫了两行类似开篇序言的文字后,明月看懂了,这是《左氏春秋》的第一卷。

    《左氏春秋》,又叫做《春秋左氏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所作《春秋》加以补充,记述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同时也是战国儒家奉为经典的传世之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后世中学课本上的烛之武退秦师、曹刿论战等名篇均出自此书。

    这部书一直传到了两千多年后,明月生前也看过,但只是对着译文走马观花,如今重读,靠着长安君记忆里的文字功底,看懂也不算难,只是庐陵君给他这本书,到底有何深意?

    带着浓浓疑惑,明月又把简册展开了一些……

    很快,在浓墨写就的黑字间,一道殷红的划线猛地跃入眼中!

    那是一整个段落,被人用丹笔标明出来!

    当看清楚那个段落所讲述的事情后,明月感到有什么东西从内部顶住了自己的胸口,让他呼吸徒然紧促!

    “郑伯克段于鄢!?”

本站推荐:兽黑狂妃:皇叔逆天宠鬼医凤九一世倾城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四爷的心尖宠妃毒妃在上,邪王在下寂静深处有人家舟神,你家中单又又又又超神了!玩转电竞:大神萌妻带回家旺家农妇:养包子发大财

战国明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云轩阁小说只为原作者七月新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月新番并收藏战国明月最新章节